文学院
 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教育教学 | 学生工作 | 科学研究 | 招生就业 | 党团工作 | 魅力人文 | 主题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学术活动>>正文

民族文化数字化保护与智能传播技术创新研讨会聚焦川滇文化生态圈建设

2025年04月07日 20:24  点击:[]


20254月日下午,为进一步讨论川滇民族文化数字化与传播平台技术方案,我院于凌云楼5-2会议室召开研讨会。文学院院长曹利华、党总支副书记王春梅、计算机学院院长张靖、何雯、陈松、徐海梅、蒋秀碧、郑辉等老师出席了此次会议。

               


会议围绕民族文化资源数据采集、数字地图、虚拟村落、AI虚拟展示等核心技术展开深入探讨,旨在构建覆盖文化保护、研究、教育、文旅融合的全链条数字化平台,为民族文化传承注入科技动能。

会议由攀枝花学院文学院院长曹利华主持。曹利华院长强调川滇民族文化数字化与传播重点实验室主要目标是研究川滇民族文化,建成理论研究、数字技术、文化传播、文创产业“四位一体”的,以前沿性、原创性、智能型、交互性为典型特征,以民族性、地域性为鲜明特色,在国内外具有积极影响力的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攀枝花学院将继续深化研究与实践,加强合作与交流,努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民族文化数字化与传播平台,为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党总支副书记王春梅在发言中指出,攀枝花学院以川滇地区昭通、楚雄、攀枝花、凉山、大理、丽江等城市典型代表性村落构建数字基因库,为中华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工程打造具有区域示范价值的实践范式。学院在民族文化数字化方面的责任和担当,也为平台建设提供了具体的思路和方法。

攀枝花学院计算机学院院长张靖提出,需整合文学院的学术资源与计算机学院的技术优势,结合企业市场化能力,打造“技术+文化+应用”三位一体的解决方案。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不仅可以提高平台建设的效率和质量,还能为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计算机学院教师代表表示,在数据技术方面,我们将运用先进的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技术,构建高效、精准的民族文化数字基因库。通过大数据分析,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为文化研究和传播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在传播方面,我们将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打造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场景,让民族文化以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呈现给大众。同时,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打破地域限制,实现民族文化的广泛传播,让世界了解川滇民族文化,也让川滇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文学院院长曹利华表示,川滇地区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但传统保护方式面临资源流失、传播受限等挑战数字化技术不仅是保存文化记忆的保险箱,更是激活文化生命力的新引擎”。

此次研讨会标志着平台建设不仅要实现文化资源的数字孪生,更要让民族文化从学术殿堂走向大众生活。本次研讨会的圆满落幕,标志着川滇民族数字化与传播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得到进一步优化,为推动民族地区数字化转型凝聚了广泛共识、汇聚了多方资源。该平台的建设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川滇地区的民族文化瑰宝,还能促进民族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

上一条:文学院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文学院2025年劳动教育”专题讲座 下一条:校地携手话传承:市民宗委与文学院共探民族文化发展新路径

关闭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 攀枝花学院-文学院